郭 德 全
按:根据潘连生主席的指示精神,本刊编辑部从2014年9月开始至今,先后深入到榆林、西安、宝鸡、延安、汉中、渭南等市县,进行了老体新闻骨干培训,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省已举办了8期老体新闻骨干培训班,共培训通讯员骨干395名。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基层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技能,而且促进了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受到了各级老体协的一致好评。为适应老体事业宣传报道工作的需要,满足广大老体工作意愿和要求,本刊从这一期开始,特将郭德全同志在老体新闻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课提纲刊登如下,供各级学习参考。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考察,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责任使命、原则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时代精神和实践指向,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包括老年体育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多年来从事老体新闻报到工作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老体新闻报道工作的问题:
一、关于新形势下做好老体新闻报道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要对老体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五个事关”,深刻阐明了新闻舆论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开展和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宣传舆论与政权安危密不可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的舆论先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导师和革命领袖人物,他们不仅是传播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先驱者、引导者,更是宣传舆论工作的示范者。马克思曾创办过《新莱茵报》、列宁曾创办过《星火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白色恐怖和物质条件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在延安也创办了《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等。由此可见,凡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他们都是重视和运用宣传舆论工作,指导革命运动成功的光辉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高度重视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把搞好宣传舆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就加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全面科学地部署。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我党健全肌体、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手段”;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遵循,进行了精辟深刻的科学阐述,成为指导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老年体育宣传报道工作,虽然不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渠道”、“大动脉”,但是它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面对的是一个拥有2.2亿老年人口,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4.99%,曾经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奠基群体,同时又是一个容易被人们遗忘的弱势群体,一个正在加速增长的庞大的老龄群体,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557.85万,占全省人口的14.8%。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面对如此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尖锐激烈的思想意识形态斗争,有谁能说老体新闻宣传报导工作不必要呢?实践证明,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主要传承者,老年体育宣传工作搞好了,老年人健康素质提高了,不仅有利家庭社会的安定,而且对于社会大局的稳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老年体育还完全没有被人重视的情况下,我们老年体育工作者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加强老体宣传工作,勇敢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同时强调,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我们党历来提倡和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所谓“政治家办报”,就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老体新闻宣传报道的根本指导思想,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实践证明,这不仅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具备的政治品德,而且也是提高老年体育宣传报导工作者综合素质的第一核心要素。现在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有的人身为中国人,没有中国心,一味崇洋媚外,一副十足的奴才相,他们总是把外国的抹布当“领带”,把外国人的唾沫当“珍珠”,试想,如果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些人能和党走一个道吗?他能为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念杀身成仁吗?因此,做老体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必须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侵袭,千万不能在关键时刻给党“掉链子”,节骨眼上“打绊子”,危机时刻变“调子”,更不能沦为资产阶级的“应声虫”!只有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无愧于党的宣传“喉舌”。
(三)要掌握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要素
搞老体新闻宣传报导工作,首先要弄清新闻报导的基本含义。所谓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上报道的各种消息。这一点,国内外也不尽相同。美国说,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英国说,新闻是变迁的记录;德国说,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我国流传最广泛的是陆定一所说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胡乔木说的,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范长江说的“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等。以上这些定义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是掌握以下几点:其一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完全真实不能作假;其二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最近发生的,不能是老掉牙的旧闻;其三新闻事实只有经过传播才能构成新闻,因此新闻不能脱离新闻媒体而存在;其四新闻不是不加选择的“见事就录”,而是要选择重要的、有意义的、受众想要知晓的。以上就是新闻的基本含义。
关于新闻的“五要素”(英文符号为W),是指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五个要素。有时候因为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在短时间不可能把(原因)结果写出来,但是起码把时间、地点、事件交待清楚。现在不少消息报道只有时间没有地点,或者只有时间、地点、事件,没有人物。因此,一定要有“五要素”意识,尽量把事件交待清楚。
(四)要领会老体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新闻战线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开展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为内容的新闻改革,“新、短、实、活”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共同准则,也是对老体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所谓新,是指新闻作品形式多样,语言丰富多彩,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概括起来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上的新。“文章合为时而著”,报道内容要与时俱进,新鲜及时,不是老炒那些似曾相识的陈俗旧话;二是表现形式上的新。文无定法。新闻宣传报道的呈现形式也应千姿百态。比如消息的结构有倒金字塔式结构,也有时间顺序结构、并列式结构、因果式结构、悬念式结构等;三是语言风格上的新。古人讲:“领异标新二月花”。从古到今,凡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文字语言均是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绝不人云亦云、附风随俗。因此要创造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要多学习运用群众语言。要把文章写得让人爱读、爱听、爱看,其实际就是要求宣传报道工作者要多说新话、讲新事,不要老是讲些“注水”的空话,万人一腔的套话,绝对正确的废话。四是写作角度上的新。新闻因事件而美丽,事件因视角而美丽。同样的新闻事实,不同的报道角度效果截然不同。
所谓短,就是新闻宣传报道必须简洁明了。文贵简约。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读书先读序,看报先读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宣传报道应力求简短精炼,不要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提倡写短文,并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关键是要看有无“实货”、“干货”、“硬货”。
所谓实,有两层意思,即不仅报道的事实要完全真实,而且在文字表达上要朴实、准确、客观。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
所谓活,就是要形式灵活多样,语言生动活泼。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微博短信等文体,已直接向传统媒体发起了挑战。因此,报道稿件在求新、求短、求实的同时,还应力求形式活泼。比如报纸上出现的日记体新闻、微新闻等,就是一种创新。同时,报道语言还要新鲜活泼、饶有风趣。
(五)要熟悉老体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规律
凡事都有规律,老年体育宣传报道工作也有自己的规律,只有认真掌握和运用好这些规律,才能更有 效的提高宣传报道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回顾多年老体宣传报道工作的实践,我认为主要熟悉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突发性的要突击写。突发性的事件,常常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抓不紧灵感就可能稍纵即逝。因此凡遇到此类事件,必须发扬那种拚命精神,尽力把它写出来。如抢险救灾、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
二是重大性的要及时写。重大事件,虽不像突发性那样紧迫,但也不能像疲驴一样磨磨蹭蹭。如中央或省市领导对老体工作的重要批示和题词;省委、省政府对老体工作的重大决策等,都是广大读者热切关注的问题,更应聚神聚力写。
三是根本性的要反复写。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的实施;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爱支持老体工作的新的新事新风尚;老体工作的“三边”工程、“三化”建设、“三创”活动;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赛事;“健康与和谐”两大主题等都是老体工作带有根本性的大事,必须反复宣传报道,不断抓好落实。
四是规律性的要适时写。赢得时间,就是赢得了新闻。快的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因此要克服基层老体宣传报道工作“马后炮”的现象,就必须与时俱进,在思想和行动上打好宣传报道的“提前量”。如每年的“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七一”、“八一”、老年节都是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报道基层老体宣传报道工作最有利时机。如“三八”妇女节,可多侧重报道一些老年妇女参与健身活动的情况;“七一”可多侧重一些老党员献身于老体工作的先进事迹;“八一”可多侧重报道一些革命老战士退伍不退色的先进事迹。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宣传报道稿件的采用率和宣传面。(六)要练好老体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功
要练好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功,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没有“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穷则思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难以炼成的。对于我们今天在坐的同志们来说,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苦功夫。
——在政治理论方面,要多读点马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们搞好老体宣传报道工作者的旗帜、灵魂和行动指南。丢掉了这个“旗帜”和“灵魂”,老体新闻宣传报导工作就会像断线的“风筝”失去准绳,或者似“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走上邪路,误入歧途。
——在文学修养方面,要多读点古典。古人曰“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意思是说知古不知今,如同沉积的大地一样死板;知今不知古,就像盲人敲鼓一样打不到点子上,难辨时韵。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大国,只有认真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古典之精华,才能认识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只有从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典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才能使我们从事老体新闻宣传报导工作的同志们,有不竭的知识源泉。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等,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实现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中,创造性地把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毛泽东同志逝世后,人们从他的菊香书屋里就清出9万多册书,有的书不是看一遍,而是看了24遍。仅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他就看了17遍。因为他有个习惯,每看一遍就在上面画个圈。一些外国人士为什么高度评价毛泽东是世界伟人,也正是因为毛泽东留下的令世人所敬仰的精神财富,不只是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在新闻宣传战线大凡有作为的著名记者,无不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因此,多读经典是必经之路,必要之宝。有人说如果把《资治通鉴》、《唐诗三百首》、《论语》、《道德经》等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比做“原浆酒”,那么一些名嘴大家的“解读戏说”就是“勾兑酒”。善饮者饮“源浆”不伤头。善读者读经典,一步到位以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可减少二传或多传的错误和误导。对于这一点我个人的体会也是深刻的。
——在业务知识方面,要多了解一点老龄知识。老龄事业和老体事业都是一个新的事业,尤其是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对这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或者说很陌生。因此,常常在提笔写稿的时候,对老龄、老干、老体工作的一些概念很模糊。比如什么是老龄、什么是老龄化、什么是健康老龄化、什么是积极老龄化、什么是老龄工作方针、什么是老体工作方针、什么是“五个老有”目标等等。由于对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不了解,就很难把心中要写的东西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大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老龄老体的有关政策、方针、理论、常识等弄清楚。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等作为必修课先学一步,并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步拓开学习内容。这样就会很快使自己从“外行”转为“内行”。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省老体协编辑出版的《夕阳璀璨》,一本是潘连生同志撰写的《关于老龄事业的几个基本问题》,只要认真阅读了这两本书,以上疑难问题就可以基本得到解决。
——在社会实践方面,要多向群众学习。文学就是人学,或者说就是群学。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新闻宣传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大凡有名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都是从群众沃土中长成起来的。穆青、莫言、柳青、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都是从接地气中,找到了灵气,升华了文气,最后终成大器。尤其是现在通讯工具发达的情况下,一些人把过去“土记者”传统丢掉了,只满足于“键对键”,忽视了与群众“面对面”,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拿起电话要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因而写出来的东西总是缺少现场感、血肉感和亲切感。同样有些人虽然也到了基层,但是心不入群众,喜欢搞“蜻蜓点水”、“车轮游戏”那一套,结果想下去“捞活鱼”却抓了一把“死虾”回来。有些同志问,我们整天和群众在一起,为什么写不出好作品来,这里除了“久入芳兰之室不闻其香”外,最重要的是还在于对待群众的根本情感和态度没有到位。只要情感发生了变化,才会真正发现蕴藏在群众中的“富矿”。
——在提高写作技巧方面,要敢于在实践中多动笔。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在学习和掌握了新闻宣传基本理论知识后,关键还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学中干、干中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里,我认为要着重做到三点:
一是不畏困难,勤动笔。有人说新闻宣传工作是个熬人的“苦差事”,没胆量,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千万别闯这个“火焰山”、“摩天岭”。因为你说的再好听,笔下无文总是不行的。有人比喻说干这一行的人,要具备有“两个功能”,一是像牛一样,吃进去的草,能挤出“奶”来;二是像鸡一样,吃下去“饲料”,能下出“蛋”来。如果没有这两个功能,千万别进这个“道”,入这个“笼”。特别是老体协这样的单位,都是些“老牛”、“老鸡”条件艰苦,就更困难。猛一想,这个比喻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也并不都是那么可怕。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矣!只要我们抱着为老体事业献身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如今天在座的同志中有的就是从“火焰山”闯过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光说不干,光拉弓不射箭,永远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只有做到勤动脑,勤动腿,勤动手,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选择。
二是从实际出发,多练习几种文体。我认为目前主要是先练好三种文体:一是多写点新闻报道,二是多写点评论,三是多写点散文。我的体会是新闻、评论和散文是一个父亲的3个孩子,他们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文体上兼容并包,心灵上同频共振,事业相得益彰。这样的好处是多写新闻报道,可以提高作者观察生活提问题的敏锐能力;多写言论,增强作者的逻辑思维和论断能力;多写散文,可以丰富作者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审视当代新闻界的著名报人,如邹韬奋、范长江、魏巍、穆青、郭超人等都是学富五车,博闻超群,三者兼通的高手。
三是学会用心修改文章。潘连生主席经常指教我们“好稿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千回改”。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每篇稿子脱手时,千万不要急于发稿,看看自己的稿子是否还有修改的地方。现在基层来稿有一个通病,有时间写稿,没时间改稿,或者认为写不写稿是下面的事,我的事,用不用稿是上面的事、编辑部的事。因此,写稿常常是文不对题、或者丢三拉四,或者一个逗号点到底。好稿是改出来的。改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大到谋篇布局、标题拟制、行文格式,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都是在改中完善,改中纠错,改中提高和升华。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只有反复研究、深入思考,才能全面理解、深刻认识、正确把握。文章修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实践证明,改稿是出精品力作的根本之基,改稿是磨砺心智的动力之源,改稿是长期积累的点睛之笔。只要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文章才能平中见奇,常中见新,朴中见色。这一点,潘连生主席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打铁先要自身硬”。自身功夫不硬,天桥的把式,只说不会练,就上不了“大擂台”;自身没“金钢钻”,就啃不动“瓷器活”。因此,要使自己成为合格有出息的老体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者,就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只有真正掌握了,新闻宣传的“十八般武艺”,有了惊人的硬功夫,才能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七)要善于动手积累资料
占有一定的资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资料积累的越多,蓄势待发的底气就越足。搞新闻报道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在更深夜静,伏案孤军作战的时刻,就更感觉到资料的可贵。因此,读书不仅要口到、眼到、心到,而且还要手到。
要建立自己的报刊剪贴本。凡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没有不读书看报的,读书看报后没有不动手剪贴的。其实自己动手剪报的过程,就是知识再积累,再“入脑”的一个过程。这样剪贴多了就有了“扩大再生产”的本钱,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生活中许多业有所成的新闻人,大多喜欢资料剪贴,各有各的“智慧库”“百宝箱”。比如,写评论缺少画龙点睛的话语,翻翻剪贴有可能受到启发;写杂文找不到眼睛一亮的标题,翻翻剪贴有可能顿生灵感;写新闻老跳不出似曾相识的怪圈,翻翻剪贴有可能茅塞顿开。也有人认为,如今是信息网络时代,需要什么资料上网一搜索,电子书中一点即可,剪贴资料这种笨办法可寿终正寝了。其实不然。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资料分类、查找便利来看,翻阅剪贴资料远胜于报刊中沙里掏金。有了现代化,不忘老办法。剪刀与尺子的剪裁功能作用,新闻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也不能丢。
要养成动手摘抄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动笔墨不看书”,说的都是要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勤思考、多动笔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做文字工作包括新闻宣传工作的人要脱颖而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如果你读书比别人多,比别人泛,比别人精,那你就会领先一步。第二个阶段,同样读书,如果你思考得更多,联想得更广,感悟得更多,那你比别人又升高了一步。第三个阶段,如果你动笔比别人多,比别人强,比别人精,真正把书读活了,进入思想灵魂,你就会脱颖而出了。实践证明,读书时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摘抄下来,既能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记忆,还可以积累大量的人文、历史、地理、典故、养生保健等知识,达到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数字化时代,人们因为长期使用计算机,往往提笔忘字,即使敲出一大堆资料,其实心中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敲字”远不如“写字”记忆深刻。我认为这种“笨办法”、“土办法”往往是强化记忆的好办法。特别是对喜爱宣传报道工作的老同志来说,更是不能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