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金秋老体2021年第3期


   温和拳手张伟丽

                                      /何超益

2020年三月初,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卫冕战上,张伟丽击败波兰挑战者乔安娜。赛前,乔安娜在对战海报上给自己添了一副防毒面具,她的粉丝一度挑衅,荒谬地对张伟丽大喊“冠状病毒”。
记者见面会上,乔安娜喋喋不休地说:“别惹波兰力量,我会完爆你。你从来没遇到我这么强的对手,不知道冠军意味着什么。我会证明你就是个小女孩。你不尊敬这项运动,我会在周日的比赛中让你臣服,让你放弃。”
张伟丽全程面带微笑,只是轻描淡写回复了一句:“闭嘴。”
比赛中,张伟丽完胜,将对手打得面部变型。赛后,乔安娜痛哭流涕,张伟丽则送上安慰的话语。
据张伟丽透露,她们参加比赛并不顺利。由于疫情爆发,团队辗转几个国家才来到美国。比赛结束后不久,她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的团队原地不动,留在拉斯维加斯。全体国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抗疫成果,我们所有人都要去珍惜。”

惨烈胜利
UFC系列赛是能最大限度发挥格斗技巧的舞台之一。除了踢裆、插眼、打击后脑之类的致命招数以外,选手可以使用任何技巧,不管是泰拳、拳击,还是缠斗、固技,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正因为它的开放,全世界的格斗家汇聚一堂,能在这里拿冠军,通常被看成这个重量级最能打的人。
不等宣布比赛结果,现场已掌声雷动。主持终极格斗冠军赛24年的布鲁斯巴弗高高举起张伟丽的左手,宣布她取胜。镜头切换到她的脸上,观众看到她的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线,右眼眶高高隆起,嘴角还有没擦干净的血迹。
对手乔安娜的样子更难看,这位传奇女拳手曾是站立打击能力世界第一,卫冕次数仅次于“大力鼠”约翰逊,她的脑门像撞到了锤子上,一张脸变形得如外星人。比赛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张伟丽在一场麈战中艰难胜出。
毫无疑问,这是张伟丽职业生涯迈向更高台阶的标志性胜利。知名格斗网站“每周综合格斗”评价:“这如果不是终极格斗冠军赛历史上最伟大的比赛,也肯定配得上‘最伟大的冠军赛之一’。”
终极格斗冠军赛总裁白大拿激动地表示:“张伟丽一定会成为终极格斗冠军赛史上最伟大的明星之一。”
消息传到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网络上,张伟丽成为今年三八妇女节的代表。在这个夜晚,鲜花、掌声、荣耀、金腰带,一切美好的事物涌向了鼻青眼肿的张伟丽,尽管狂欢的观众中很少有人知道张伟丽成功背后的故事。

回击挑衅
  张伟丽与格斗选手给人的印象不同,是极度平和的人。她喜欢微笑,不喜欢喷垃圾话。赛前发布会被骂狠了,才说用英语说了句“闭嘴”,说完,马上对着镜头再给一个笑脸。
在比赛之前,张伟丽已经被冒犯了。面对乔安娜处理过侵略性的海报,张伟丽回应说:“拿疫情开玩笑,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如果她觉得抨击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尽管去做,但别拿这件事开玩笑。”
但乔安娜的挑衅并没有停下来。比赛第一回合结束钟声敲响,张伟丽收拳准备回角落区,乔安娜一拳打向她的下巴。镜头捕捉到张伟丽皱了眉,裁判上来握住了乔安娜的拳套,警告她不可以这样做。
冠军赛是5回合制,对体能要求很高。两人第一回合简单试探后就开始了对攻,相互各打中一个后手重拳,火药味十足。
第二回合开始,身高臂长的乔安娜调整了战术,一记高腿踢在张伟丽下巴上,现场观众一片惊呼。张伟丽主动缠抱想进入地面战,二人倒向八角笼边。镜头再给到张伟丽时,她的嘴角已经流出了血,形势开始对她不利。在很小的空间里,张伟丽两个肘击准确砸在了乔安娜下巴上。在摆脱缠抱后,她的两记后手直拳再次打中。
第二回合结束,张伟丽习惯性地跟乔安娜击掌示好,但对方选择了无视。互攻在第三回合达到高潮。乔安娜用高鞭腿掩护,后手拳频频得手。张伟丽开始流鼻血,眼睛也肿起来,但她顽强反击。乔安娜收腿不及,被一拳打到脑门,一个肉眼可见的大包鼓了起来。这一拳是本场比赛的转折点,乔安娜防守的手开始有意无意从下巴挪到头上。
第四回合,互攻中张伟丽一记直拳再次打中乔安娜的面门。镜头下,乔安娜后撤时伸手去摸了那个包。这是运动员在非常疼的时候下意识反应。即使这样,她还是没有放弃对攻。
第五回合开始,乔安娜上来主动拥抱张伟丽,观众大为意外,现场掌声雷动。她这个回合依然选择进攻,在体力不支的时候也不太畏惧拳头,迎着张伟丽的拳头而上,知道自己先被打中,跟着再还一拳。
比赛还有10秒时,观众站起来为她们鼓掌了。当终场钟声响起,乔安娜找到张伟丽郑重地鞠了一躬。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八角笼里的张伟丽实在是太猛了!
然而这样一个猛人离开了拳台,就特别温和。赛后,张伟丽没有像其他拳手那样,趁机说几句大仇得报的话。相反,她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舞台的态度:“八角笼里的人都值得尊敬,我不希望在八角笼里说垃圾话。我觉得这个平台上的人都是武者,需要相互尊重,需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们是冠军,我们不是暴君。”

 提到搏击,大众普遍的印象是泰森这样的暴脾气,年轻时像个撒旦,发布会瞪得对手腿软,谁见了都发怵。然而,张伟丽给人的感觉像是邻家姐姐,脾气非常好。她从事强悍的运动,却有特别温和的处世态度,让人不禁好奇。

散打冠军
 张伟丽的父母是煤矿工人,给她取名伟丽,希望她既伟岸又美丽。现在的张伟丽实现了父母的这个愿望。
张伟丽从小活泼好动,有一次,发现幼儿园的窗户开着,旁边有竹子。她想起武侠剧里有人在竹子上跳来跳去的场景,就手脚并用往上爬,没想到还真爬了出去,蹦蹦跳跳回家了。幼儿园丢了孩子,赶紧通知张伟丽的父母,结果家人发现小姑娘在家好端端呆着呢。
张伟丽6岁开始接触武术,跟随村里一个习武的师傅练习套路。12岁那年,有个串门的亲戚对她父母说:“你看她像个男孩子似的,把她送到武校吧,没准可以练出点成绩。”父母问女儿:“你愿意吗?”张伟丽开心地应了下来。
来到武校,才知道什么是苦。学校300多人,女生只有20多个。吃饭没有餐厅,只能在操场上。宿舍没玻璃,脸盆里的水第二天就结冰了。但她却从未想过离开。
那时候,师傅们说得最多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进入武校第一年,张伟丽成了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她面前摆着三个选择:散打、跆拳道和武术表演。多数女生会选择武术表演,不仅相对轻松,而且还有机会从事演艺工作。张伟丽选择了散打,是三个方向中最苦的,不仅训练时间长,还常常被打得鼻青脸肿。
进入武校的第二年,张伟丽获得了河北省青年散打冠军。很多天才都是这样,早早显露出天赋,然而真正开花结果,还要经历很多严寒酷暑。

艰难北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国同庆,张伟丽也感觉事业生机勃勃。此时,她正在为全国散打锦标赛做准备。不幸的是,赛前她的腰受伤了,一周休息4天,几乎没法参加任何训练,更别提比赛了。运动员不出成绩,就面临择业难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找工作很困难。思前想后,张伟丽离开了散打队,提前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北漂”。她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酒店前台、健身教练以及幼儿教师。
偶然的机会出现在2010年。张伟丽去北京和平桥附近一家健身房应聘前台。面试那天,她看见里面有一个搏击擂台,顿时眼睛一亮,她问店长:“没客人的时候,我能不能在这练?”店长说可以。第二天,她就高高兴地跑来上班。

更幸运的是健身房有位常客,是知名格斗选手吴昊天。两人慢慢熟悉,张伟丽下班后经常跟着吴昊天一起训练。一直按男人的标准训练,这让很多教练吃惊。有一天,张伟丽正在和吴昊天对打,商人蔡学军在一旁观战。他看见张伟丽和吴吴天打急了,谁也不收劲儿。
蔡学军是中国格斗领域的第一批经理人。他说:“当时就觉得张伟丽的身体素质以及那股劲头,如果按照格斗选手的方式去训练,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运动员。”当国内陆续出现女性格斗的小比赛时,张伟丽也参加了一些,她引起了新加坡赛事ONE FC的注意,获得邀请。
张伟丽征求蔡学军的意见。蔡学军说,想打比赛得辞掉工作专心训练。远离擂台5年,张伟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毅然决然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职业格斗选手。之后,她恨不得把休息的时间都用来训练。打沙袋打到拳头出血,腿练不好,愣是每天能蹬600次腿,“上午训练能喝3公斤水,都不用去厕所,全出汗了”。
然而,她怎么都想不到,命运再次开了个玩笑。2014年参加ONEFC比赛的前几天,她去看国内顶尖格斗选手李景亮训练,李景亮的教练让张伟丽也练几下。她觉得机会挺难得,没热身,上去就踢了5分钟。回去后,感到后背一阵疼痛。去医院拍片子,医生告诉她肌肉拉伤了,必须马上停止运动。职业生涯还没开始,挫折却先来了。
连续两次出师未捷身先死,张伟丽有点绝望,甚至感觉命运之神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了。那时,蔡学军打算开一家搏击馆,心灰意冷的张伟丽成为他的合伙人,一起搞俱乐部去了。

格斗女王

  对运动员来说,年龄就是最大的敌人。一晃两年过去,20166月,张伟丽腰伤康复,内心最渴望的事情还是站到拳台上。那时,国内有女性参加的格斗比赛,主要是武林风和昆仑决。
蔡学军去找武林风,但对方嫌张伟丽是个新人,拒绝了。蔡学军当场提出,如果让张伟丽参赛,他可以提供首场比赛的奖金,对方依然不同意。蔡学军又找昆仑决,对方看了张伟丽的训练视频,同意让她试试。
那个不被命运之神眷顾的女孩重新站在擂台上,2016年,张伟丽在昆仑决连胜6场。2017年,她在昆仑决又连胜7场,获得蝇量级、草量级双冠。
20185月,她与终极格斗冠军赛签约,之后连胜3场,包括战胜成绩前十的选手,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此时出现个微妙的麻烦,三连胜后,没人愿意和她打了,因为她是个新人,赢了她会被认为是正常发挥,输给她就很丢人。
20196月,终极格斗冠军赛总裁白大拿决定走步狠棋,既然没人愿意跟张伟丽打,就直接安排这个级别排名第一的人来打。赢了,将冠军拿走。蔡学军说:“张伟丽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一夜没睡,恨不得马上就起床训练。”谁都没有想到,3个月后,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张伟丽仅用42秒就击败了安德拉德。
这是中国在终极格斗冠军赛的第一条金腰带。此后,国外媒体替安德拉德想了无数个理由:轻敌、状态不好、旧伤复发……直到张伟丽卫冕,她才震撼了所有人:八角笼里那个黄皮肤女孩拿冠军,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张伟丽说:“我从未想过会输,因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
在外行看来,UFC的比赛过于激烈,或许还有些陌生。但在张伟丽身上看到不只是夺冠后的喜悦,还有18年来的坚持。她是一个矿工的孩子,从一无所有到站在世界之巅,从被命运之神捉弄,到坚持不懈换来浸着汗水与泪水的金腰带。更难得的是她一路披荆斩棘,依然保有一颗温和之心,在卫冕的夜晚,还记着“要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古城以武会友

2020年西安市太极拳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在西安外事学院体育馆举行。来自西安各区县的1000多名太极拳、健身气功爱好者们“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充分表达了他们“乐享老年生活,喜迎全运盛会”的美好心情。(张元生)

 

 

冬泳,勇敢者的游戏

      /李智

2020年冬至,西安市雁鸣湖冬泳活动现场,近50位的冬泳爱好者,迎着呼啸的北风,冒着零下3度的严寒,身着泳装纷纷跃入水中。

冬泳爱好者们热身完,便脱下身上的冬装,戴上泳帽、扣上泳镜,没有半点儿颤抖和犹豫,顺着台阶一步步向水里游去。

年过六旬的冬泳爱好者站上4米高的跳台,纵身一跃跳入冰冷的水中。

一群年过六旬的冬泳爱好者带着激情跃入水中,他们因冬泳有着超过同龄人的体魄与意志。

参加冬泳的女英雄们,她们开心地向大家介绍冬泳的益处。“我们通过冬泳,锻炼了耐寒能力和意志力,心态也越来越阳光!”

 

 

祛病健身打门球       

                         /樊培元
  我叫樊培元,今年89岁,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的一名离休干部。我1984年离休时,可谓百病缠身。一方面,早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住了三年多潮湿的防空洞,得了类疯湿关节炎,双手指早已变形,还有气管炎、胃炎等多种慢性疾病。另外,离休前又患上了严重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多次犯病住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我一米七六的个子,体重不到一百斤了。吃不好,睡不好,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向组织提出离休的申请报告。

离休后,老伴鼓励我说∶“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佬的飞机大炮都不怕,这些疾病算啥!”说的也是。于是,我重新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这时,老干部局领导组织几位离休的老同志,先后去郑州两次,参加了河南省老年体协开办的气功辅导员培训班。回来后,县成立了气功协会,我担任了秘书长、。这期间,我除了认真练气功外,早晚也收教了不少学员。我的体质也明显改观了,但早搏并没有消除。不久,老干局领导去省里开会,又带回了在老干部中开展门球活动的任务,并把这一工作交给了我来执行。
使我料想不到的是,小小门球,妙趣风生,一打就入迷。很多老同志到门球场,早来晚归,附近群众风趣地说:“这些老头子,比上班还及时。我打门球后,早搏时不舒服的感觉渐渐没有了。到医院一检查,心电图显示-切正常。医生问我是怎么调理的,我爽快地回答∶“打门球。”“打门球能打好?”我笑着把打门球的情况告诉医生后,他思考后告诉我说∶“精力集中,全身都活动了,对调节植物神经有一定的作用。再加上也没有压力,身体增强了免疫力,战胜疾病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打门球,没想到我这个曾经的病篓子,竟然在县城成了新闻人物。漯河市电视台采访报道过我打门球的事迹,时不时有患心律失常的机关干部,甚至农村的老农民,也来登门拜访取经。心律失常消失后,不仅全家高兴,更是让我对门球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老干部局领导三次派我参加省老体协举办的门球教练员培训班,回来后,我先后深入到县所属的十八个乡镇,言传身教,宣传发动老同志,走出家门投入到门球活动中来,再加上各级领导关怀重视,就这样全县轰轰烈烈地把门球运动开展起来了。我们县曾多次代表漯河市参加省门球赛,被评为全省百队门球县,这个荣誉称号全省仅有两个。

我打门球,从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基本上再没有出现过严重心律失常现象。
目前,郾城老干部活动中心门球场上,有-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今年89岁,我老伴88岁,进入90岁行列的球友还有三位,分别是92岁,93岁和94岁。为什么我们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天天还能活跃在门球场上,-句话:“祛病健身打门球。
极地运动的意义

         /刘易斯

1875年,韦伯船长完成了一项惊人成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穿救生衣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
韦伯船长的事迹之所以富有传奇色彩,部分原因在于他的某些自我挑战非常荒唐。例如,他曾经在伦敦的一座鲸鱼池里漂浮60个小时,还曾连续6天每天游泳14小时。更有趣的是他曾与一条纽芬兰狗在波涛汹涌的海面比拼耐力,据狗主人说那条狗耐力极强,结果是狗几乎被淹死,韦伯船长却高兴地玩水一个多小时。
别以为如今不会有人再像韦伯船长那样自我了。有两名男子2018年发起了一次风险极高的比赛,看谁成为第一个不需要任何帮助,徒步横跨南极大陆的人。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全世界条件最恶劣的地形环境下步行1500多公里,整个行程耗时至少两个月。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20184月份,49岁的英国陆军上尉路易斯·路德发起横跨南极大陆的挑战。路德16岁加入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曾经到过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

路德之所以决定穿越南极洲,还有个人原因。他的好友55岁的英国退役军官亨利·沃斯利在2016年尝试徒步穿越南极洲,结果死于器官衰竭。沃斯利希望完成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在百余年前未能完成的挑战,但沙克尔顿爵士当时是与一支远征队同行,并非独自一人。
在挑战过程中,路德需要对抗时速达到96公里的大风,忍受零下20几度的低温。另外,他在10月份还迎来了一个挑战者:33岁的美国探险家科林·奥布雷迪。2008年,奥布雷迪在泰国的一次事故中被严重烧伤,医生说他也许无法正常走路了。但奥布雷迪后来成为一名铁人三项运动员,攀登过七大洲的最高峰。
奥布雷迪是路德的强劲对手,他也拥有挑战极限的丰富经验。在位于智利南部的一间酒吧,路德和奥布雷迪初次见面,很快赢得了彼此的尊重,并同意将他们的个人冒险变成一次比赛。路德和奥布雷迪在相隔约1.6公里的两地同时出发,独自步行穿越南极大陆。
这次比赛始于201811月初,两人都拖了一付约170公斤重的雪橇。前四周,他们从海平面攀爬到海拔大约2700米的极地高原。由于气温突然升高,他们的爬山之旅变得更加困难,因为雪变得柔软易碎,不便于拖动重物。路德身上的冻伤起了水泡,还曾经被冰柱绊倒。奥布雷迪一度将领先优势扩大到约50公里,但路德紧追不放,逐渐缩短了差距。
竞争很有戏剧性,有点像当年挪威极地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与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的对抗。与前辈们不同,他俩不会在夜里写日记,不过奥布雷迪每天都会更新社交媒体。这次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关注,也有人质疑他们的动机。沃斯利在两年前徒步穿越南极洲的挑战逝世,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生前曾两次抵达南极点,他说那是“非常自私的远行”。
早期探险家常常声称他们的目的是为科学、贸易或国家尊严做出贡献,但这种说法并不适用于路德和奥布雷迪。沃斯利去世后,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尼尔的妻子贝弗利·特纳写道,他们不能被称为探险家,“随着人类的足迹踏遍地球的每个角落,这个词儿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了”。特纳认为,这些探险家们冒险的最大价值也许只是为发表励志演讲提供了素材。
与韦伯船长冒险的那个年代相比,当代探险家可以使用GPS定位器、太阳能充电器等先进设备,但极地挑战仍然十分危险。韦伯船长35岁去世,当时他身无分文,试图穿着标志性的红色丝绸短裤,游过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一片危险水域。在这次挑战前,韦伯船长与家人一起到美国度假,但他没有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家人。
路德参加了沃斯利的葬礼,他坚持称之所以决定徒步穿越南极洲,主要目的是完成好友的遗愿。

极地探险确实让许多人兴奋,但若套用比尔·香克利的一句话,或许可以说:极地冒险关乎生死,却远不如生死更重要。



破解“跑步膝”,应着重练臀部肌肉

                   /图腾

美国《哈佛大学报》刊登的统计数据表明,跑步爱好者的受伤比例为30%80%,其中最常见的为“跑步膝”,就是膝盖附近疼痛。那么,该如何破解“跑步膝”呢?答案是加强臀部肌肉锻炼。
明明是膝盖疼,为啥要练臀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奥秘吧!

“膝盖痛”根源在臀部肌
“跑步膝”在临床上被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髂胫束是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属于纤维性结缔组织,它起始于骨盆外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外侧,直达膝盖外侧小腿上。可以这么简单地理解:人的大腿外侧是没多少肌肉组织的,最主要的结构就是髂胫束,可以把髂胫束想象成是一根巨大的橡皮筋,它连接着人的大腿和小腿,是固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在跑步过程中,膝关节要不停地做伸膝屈膝动作,如此,紧张的髂胫束就会不断地摩擦股骨外上髁,过度的摩擦就会导致髂胫束疼痛。
实际上,髂胫束疼痛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膝盖,而在于臀部肌肉,尤其是臀中肌。臀中肌的功能是稳定骨盆,并使髋关节做除了内收以外所有方向的运动。若稳定髋关节的肌肉薄弱,稳定骨盆的任务就需要膝关节和股骨外侧的肌群来承担,也就是说,如果跑步者的臀中肌较弱,那么骨盆以上身体的重量都会毫无保留地通过股骨直接向下传递,首当其冲的就是膝盖。这也是髂胫束综合征被称为“跑步膝”的原因。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跑步膝”,关键还是在于强化臀中肌。

 

治疗要“打持久战”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外侧的屈伸疼、上下楼梯时疼痛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管理过程,目标包括控制疼痛、改善肌肉及关节的结构形态,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运动疗法:一旦急性炎症被控制,就可以开始进行牵伸训练,以放松髂胫束,减轻其与股骨外上髁间的摩擦,提高髋外展肌的柔韧性。方法包括:①站立位,将患侧从后方伸展至健侧,向健侧侧屈腰部,尽量将身体压向健侧,牵伸患侧髂胫束。保持这个姿势1520秒,重复34次。②患侧卧位,将泡沫轴横向至患侧大腿下方,缓慢用身体重力向痛点施加压力,至疼痛能耐受范围,然后缓慢柔和地滚动泡沫轴,使其沿髂胫束部位反复滚动。牵伸训练应被患者列入自己的长期训练计划中。
当患者在牵伸训练过程中完全无疼痛,就可以开始训练臀中肌的力量。方法包括:①蚌式——身体侧卧,让肩、髋在同一条直线上,臀中肌发力缓慢抬起上方腿并保持膝盖的稳定,抬到最大限度再缓慢恢复至初始位置,重复15次,换另一侧做15次。②跪姿髋外展——以双手、双膝盖、双脚尖支撑着地,保持脊柱中立位且不塌腰,肘部微微弯曲,然后一侧腿向外抬起与臀部齐高,注意这个过程中骨盆保持不动,最后回到初始位置,重复此动作15次,换另一侧做15次。
其他:选择合适的鞋具、佩戴护具及调整运动方式等。如蹬功率自行车时可将鞍座高度调整至大转子位置;也可以使用髂胫束带将其固定在膝盖上方,人为制造另一个受力支点来减少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的摩擦,从而改善运动状态。

 

运动不到30分钟=白练?

                       /伟星

“运动要到30分钟才有效果”的说法,在不少注重健康的人士中颇有“市场”。不过,由此也衍生出一些困惑:“运动不到30分钟等于白练?那我每次运动都坚持不到30分钟,不如就干脆不动?”
到底是否如此呢?今天,我们请来了运动健身达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ICU副主任医师刘宗师为大家解惑。

“躺瘦”理论上有可能
 为了维持身体的心跳、体温、意识、呼吸和血液循环等基础生理活动,人体的能量是在源源不断地被消耗的。所以,即使躺着坐着不动,身体也是在消耗能量的。
但是,消耗能量并不等于消耗脂肪。人体的供能,可以比喻成一辆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有两种能量供应方式:蓄电池里能量储备较少,但调动得快,可供应短途,而在时间长一些的车程中,电池电量用完了,又没有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就换成汽油来供能。
人体里的肌糖原和肝糖原就像蓄电池中的电量,脂肪就像储存在油箱里的汽油。一般来说,在刚开始运动的时候,会先消耗肌肉里储存的肌糖原(比较少),再消耗肝脏里储存的肝糖原(多一些)。肌糖原和肝糖原消耗完了,如果仍然在运动过程中,就该要“燃烧脂肪”了。

“碎片时间”运动有好处
  “之所以有‘运动不到30分钟就没有效果’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指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运动,才能开始消耗脂肪,达到比较好的减肥效果,但这种说法比较笼统。30分钟这个概念并不十分准确,除了运动的时间,和运动强度、频率也有很大的关系。”刘宗师表示。
另外,肌糖原和肝糖原消耗完了以后,可以继续通过动员脂肪来补充能量。比如,年轻人可以采用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快速跑1分钟,休息一段时间后(20秒钟)再快速跑1分钟,反复进行多个循环,即使运动时间不到30分钟,也一样可以间接地消耗脂肪。
日常生活中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做做家务、散散步,虽然每次运动不到30分钟,和坐着不动相比,肯定也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对于减少能量过剩,预防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仍然是有好处的。“时间不到30分钟,我还是不要去做运动了”并不应该成为不动起来的理由。

“管住嘴”配合运动最有效
对于希望减肥的人来说,还需要多了解一些。刘宗师介绍,想减肥,就必须做到“总摄入能量小于总消耗能量”。只通过节食的方法,确实可以减轻体重,但实际上既减了脂肪又减了肌肉,会让人虚弱无力;对于老人来说,还会增加意外跌倒的风险。
所以,更健康的减肥方式应该是“减脂增肌”,通过“管住嘴”配合运动,有氧运动“燃烧”脂肪,无氧运动增加肌肉。
“肌肉的基础能量消耗是脂肪的3倍,人的肌肉量增加了,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增大,消耗的能量更多,就算是躺着也可以消耗更多能量。吃同样多的东西,肌肉量多的人更容易保持身材,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刘宗师说,年轻人减脂增肌可以塑形,增肌对老年人同样重要:增加肌肉量后基础能量消耗大,对控制糖尿病等有好处;肌肉量增加,有了肌肉张力的挤压,人体血管的弹性、循环功能也会提高;还可以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有助于预防老人意外伤害。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